【品趣】指尖上的艺术,传承千年的雕刻技艺

  • 行业动态
  • 2023-05-15
  •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艺术,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光辉璀璨的文明史上也极具代表性。

    崇尚自然的古代人,取木为材,在一块木头上把生活或精神上的所有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的生活和自然的脉动不离不弃。

    雕刻材料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沉香、红木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还会涂色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

    木雕释迦立像,藏于运城市稷山县博物馆

    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

    清代黄杨木释迦像,是清初南方木雕工艺的典范

    现收藏于深圳望野博物馆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发展至今也分为了许多流派,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

    比如潮州木雕会高度重视对空间的利用,以细致繁复的透雕和通雕著称,而木雕上贴金,也是潮州木雕的一个特征,用樟木雕刻后在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

    金漆通雕龙虾蟹篓,辜柳希作品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漆木雕江海水族糖果架

    浮雕彩绘《荔镜记》雀替

    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号称“百柱殿”,是用100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柱子上方久有24尊带翅膀的木雕飞天,手持文房四宝和南音乐器,仪态万千,这批飞天像妙龄少女一样,她们象征着古印度教的神鸟——妙音鸟,也象征着24个节气。

    不论白天黑夜,一年24个节气,一天24小时,每年每月,每时每刻,都有这些妙音鸟翩翩起舞供奉在百柱殿内,供奉在释迦摩尼周围。当香火旺盛之时,烟雾缭绕在飞天之间,若隐若现,仿佛仙女下凡,飘飘欲仙。

    木雕雕刻到极致,哪怕是只有指尖大小的木头,都能成为雕刻的材料。

    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林建军所雕刻的最小精微透木雕《雪山大士》,以檀香为材,尺寸1.4×1.4×2.6厘米,仅仅只有拇指的大小。光创作时间就达一年多,经数十次反复修改,才在2012年完成作品。

    有说法说中国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具体是何时我们无从得知,但这种指尖上的艺术,最初总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生的,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不同,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