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是传统书画、篆刻所必不可少的材料,被誉为文房之宝继笔、墨、纸、砚后的第五宝。古代最初的印泥是用粘土制成,平时搓成泥丸子,用时再以水浸湿。
到了隋唐之后,粘土印泥发展为了用水调蜂蜜、朱砂等调制,但朱砂水干后容易脱落,后来,古人就开始用油来调制朱砂,才制出经久不化的印泥。
如今最出名的印泥之一就是龙泉印泥,而龙泉印泥中最顶级的就是藕丝印泥。
藕丝印泥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浸水不溶,火烧留痕。
制作工序繁杂,光是原材料就要用到珍珠粉、藏红花、朱砂等十多种名贵的药材,
每年8月份,藕梗成熟,采集深水的藕梗才能得出绵长有韧性的藕丝,但藕丝只能人工抽取,以七八厘米为一截掰开,尽可能多地抽取藕丝。
若按一个人每天抽丝八小时来计算,要制作出150克的藕丝印泥,可能需要抽上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据说一万斤的藕梗也只能采出二两五的藕丝,最后也只能做出十盒左右的印泥。
藕丝印泥的制作还需要时间的搓揉,当年采摭的藕丝还不能使用,需要经过一年的时间静置阴干,蓖麻油则要日晒6年以上,等待油体形成膏状有稠度,方为上品。
等材料经历时间的锻造后,再与朱砂、藏红花、珍珠粉混合研磨搅拌成印泥,再静封半年,最后才能出成品。
如果一切从零开始,一盒藕丝印泥的制作就需要花费近五六年的时间。
2016年,藕丝印泥还成为G20 峰会的使用印泥。藕丝印泥曾失传了将近两百年,直到在第六代传人缪德根的精心研究下,才得以重见天日被人们所知晓。
而如今许多自媒体博主制作藕丝印泥,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藕丝印泥的传统工艺,了解到了中华的传统文化。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