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华梳理云鬓,青丝至白头

  • 行业动态
  • 2023-08-21
  • 梳篦(shū bì),古代的一种理发的用具,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一把小小的梳篦穿越六千多年历史,对于每个朝代的百姓生活和时尚潮流来说意义深远。

    古代不止有梳,还有一种叫“篦”的工具,两者一起也被称作“栉”。齿稀的称“梳”,齿密的称“篦”,古时人们梳理头发时用梳,淸除发垢用篦。

    对没错,就是小时候常听上一辈说的用梳子梳掉头虱,那种齿密的梳子就叫“篦”,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栉,梳比之总名也”。疏曰:“比密曰栉。”

    在古代,富人大多会用金、银、名贵木材等材料制作梳子。而普通人家以牛、羊角,或一般木材、竹子作梳。

    随着潮流与工艺的发展,梳篦几乎人人具备,尤其妇女,慢慢地,在梳不离身的情况下,就逐渐发展成插于头发上的风气。

    梳、篦就不仅是理发美容工具,而是变成妇女插在头发上的装饰品,与簪、髻、钗、珠花、金钿、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八大发饰。

    在唐朝,女子发型就流行起了大而高的发髻,因此在头发上做装饰就更讲究,梳篦的装饰自然得华丽起来。

    唐时已有薄如纸的梳篦,用来插发;然后是装饰,凤梳、鸾梳、金制凤翼梳、染色象牙梳、银梳、玉梳、犀角梳、驼骨梳等。

    在众多唐代墓葬中发掘的梳子中,就有些梳齿很长,不适合用作梳理头发,多是被插在头发上作装饰物。最具典型的插饰位于头顶发髻正前方发根部和前额发。

    唐代梳篦的流行,使梳篦的样式设计发展空前绝后,不仅将金、银、木作为材料,各种玛瑙、水晶、玉石等也都成为制作梳篦的选择。

    梳背的纹样装饰也将唐代艺术如绘画、雕刻及工艺美术所取得的成就融为一体。除去各种宝石镶嵌,很多梳篦都带着精致的浮雕。

    在发髻上插几把这样的小梳子,露出来的梳背精致。可见梳篦在不同场合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隆重的场合,华丽精致的梳篦象征着地位身份,而在闺房中,梳篦又代表了情意。

    古代女子出嫁前,都有梳头的习俗。因为古代头发又叫“青丝”,谐音“情思”。赠送梳篦亦有互许终身,白头偕老之意。

    “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也是爱意的传递,所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而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梳篦文化同样盛行。日本梳篦兴盛于江户时代,伴随着发髻的流行,梳篦得以迅速发展。

    关于梳子的文化,传承千年,跨越东西。自古以来梳子就被赋予了各种寓意甚至意义。

    而梳背的纹饰更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将富含吉祥意义的图案加诸于日用品的表面,以形成生活的文采。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