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古代定情信物,含蓄且浪漫

  • 行业动态
  • 2023-08-28
  • 在中国古代,人们虽然保守含蓄,但不代表他们不浪漫。虽然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不少情愫暗生的男子女子却常用信物来定情。

    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定情信物,一起感受一下古人含蓄的浪漫吧!

    发簪

    簪的本名叫“笄”,女子插“笄”,标志着成年,还需举办成年仪式“及笄礼”。当女孩们往头上盘一只发簪,则意味着一朵鲜花最盛放的时刻。

    它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信物。男子赠女子发簪,寓意结发,为求得此女子为妻,女子送男子发簪作定情信物,则表示只做正室绝不为妾。

    发钗

    钗同簪,都与女子青丝相关。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相传古代恋人或夫妻如遇分离,女子往往取下头上的发钗,将钗一分为二,一半留与自己,一半赠与对方,这便是分钗,待到他日相逢,两股钗合二为一,又称合钗。

    耳环

    耳环从古至今就是女子最喜欢的饰品之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耳环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曰:"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饰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梳子

    俗话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结发同心,以梳为礼。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有私定终身,欲与之白头偕老的意思。

    另外,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

    戒指

    清代朱彝尊词“爱他金小小,曾近玉纤纤。”金小小是金戒指,玉纤纤是手指。女子芊芊手指上戴着金戒指,表明已经定亲,待嫁闺中。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

    手镯

    手镯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手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若遇到心上人,将手镯赠与他,则表示愿与他结山盟海誓的美好愿望。

    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囊,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囊的。

    香囊作为一种随身之物,也成为恋人之间相互赠送的信物,以表衷情。男女间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女子常常看见中意的男子,赠送香囊以表达爱慕之情。

    同心结

    在我国,“结”是一个被赋予很多美好色彩的汉字。

    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同心锁

    同心锁的意义是恋人从此生生世世永结同心。

    相传月老有一件宝物同心锁,相爱的男女只要被同心锁锁住就会永不分离。如果恋人的爱情能够感动月老,他就会赐给恋人同心锁,让恋人从此生生世世永结同心。

    玉佩

    玉在我国文明史上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中也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男子送玉给女子做定情信物,只为见玉之时,如见其人,以玉通情,可谓是心意昭昭,情思缱绻。

    玉连环

    玉连环在古代是用来表示“爱情永不终结”的,正如玉连环的外形一样,环环相扣,两个紧紧相扣的剔透玉环,象征深爱的两人永不分离。

    它是爱情的符号,相爱的两人互赠玉连环为定情信物,寓意从此相依相偎,刚柔相绕。如果有一个不爱了要分离便是玉碎,连环不再。

    玉如意

    玉如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之物,被赋予万事如意美好的寄托。

    古代宫廷里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日子,王工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这些古代爱情的见证,承载着深情厚意,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