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饮馔之美,古人的便当食盒艺术品

  • 行业动态
  • 2024-04-01
  • 四月即来,清明将至,寒食节也要到了。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因此在初春季节禁烟火。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古代饮馔审美有十美:质、香、色、形、器、味、适、序、境、趣;而器物,为其中一美。

    用以盛放食物的食盒不仅承载了古人造物文化的审美,也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在寒食节、清明节踏春出游时,文人雅士就经常用食盒装一些肴食果品,与至交把酒言欢。

    唐 周文矩 《文苑图》局部中的包裹住食盒

    古代最早称这类用具叫“椟”,更熟悉的称呼是“食盒”。其材质非常丰富,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等,规格也更是多样,大概可以分成捧盒、攒盒、提盒三类。

    捧盒

    捧盒在清朝鼎盛时期盛行,作为手捧的器皿,它材质轻,又隔热保温,有扁圆形、方形、八角形、桃形、花瓣形等。

    景泰蓝食盒

    明崇祯|竹篾髹漆描金三撞八棱形食盒

    同时还具有一定礼仪性,如皇帝过生日时,臣子送礼必须放捧盒里呈送,一来正式,二来保护隐私。帝王嘉奖内侍小食,也是用捧盒盛出赐予。

    大漆描金人物故事纹圆食盒

    清|漆器食盒

    攒盒由于“攒”与“全”同音,也常写作“全盒”,喻指完完整整,十全十美之意。

    清中期 掐丝珐琅食盒 (五件一套)

    攒盒主要用来装果脯、果饵,外形与捧盒区别不大,但里面分成许多小格子,一般是中间一格,周围再分成多格。同样作为手捧器皿,攒盒的材质更轻便,且不需隔热保温,所以多是纸胎、木胎漆盒。

    清晚期|木胎大漆描金人物纹食盒

    提盒

    提盒早期兴起于商铺和饭馆,主要用来运送食物,用对称的提梁托着盒子,一只手就可以拎着带走。

    红酸枝八仙食盒

    黄花梨雕八仙食盒

    提盒多为层式结构,由数格屉盘层叠组成,尺寸有大有小,可分隔盛放不同的食物。

    “可以似玉”、“红杏春意”食盒

    清|木镶螺钿食盒

    到清朝中后期提盒也愈发精致。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象牙镂雕提食盒,提盒分四层格子,可置放不同的食物。雕工十分精细,主体的部分用镂空精雕的象牙片,嵌于框格中,像是丝毯一般。

    清 象牙雕人物玲珑提食盒

    明清时期的食盒除了食物和食具,还会装上卷轴和笔墨,甚至会装上梳子、铜镜充当梳妆台,便于出游时修饰仪表,可谓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美食需美器,旧时的食盒也因繁杂的装饰更体现了古人在生活用具上对美的要求是繁缛不悔,也表达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民俗情趣。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来源新华社、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