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
不同于如今主流的泡茶叶饮茶汤,在以前,古人的茶艺有百种变化。
其中有一种茶艺叫做「茶百戏」。茶百戏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一种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又称分茶、汤戏、茶戏、水丹青等。
在宋代,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茶,人们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其中衍生出一种与其他时代都不同的饮茶方式——点茶。
点茶
点茶——即沸水将茶末点化成茶汤之意。
先把饼茶碾成粉,再将沸水注入茶粉,只煮水而不煮茶,用茶筅不断击拂,形成丰厚的泡沫饮用。
一套完整的茶百戏步骤大致包括:炙茶、碎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取茶粉、调膏、注汤、击拂、分茶等十几道工序。
而原料多为团饼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类的团饼,由团饼茶加工成可以用于点茶的茶粉。
需要经过炙茶(将饼茶在洁净容器中用沸水浸渍,待涂在饼茶表面膏油变软时,刮去一两层,再用茶钤夹住饼茶在微火上炙干)、碾茶(先将饼茶用茶臼等捶碎后再用茶碾和茶磨碾细)、罗茶(将碾磨后的茶粉过筛)等工序。
游艺器具则需要茶炉、茶臼、茶碾、茶筛、茶瓶、茶盏(盘)、茶筅、茶箩、茶勺、水盂等。茶百戏的代表性作品有茶百戏图《月光曲》《马到成功》《玉女峰》等。
这种独特的茶艺手法,能使茶汤幻变出文字和图案,将点茶从普通的品饮升华为一种艺术。在欣赏完茶百戏后,细细品味茶汤,感受其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韵味。
茶百戏的重现
尽管点茶在宋代盛行,但到元代后,由于点茶法逐渐被泡茶法取代,分茶不再流行。到了明清时期,闽北一带仍有极少的点茶、分茶流传,到近代时几乎失传。
直到2008年,经过章志峰20多年的潜心研究,这一曾经消失的技艺才得以恢复。
章志峰还曾应邀给《梦华录》剧组上网课,教授点茶和茶百戏技艺,让剧情展现更贴近宋代真实点茶场景。
《梦华录》剧中便有一幕半遮面茶馆掌柜赵盼儿(刘亦菲饰)和茶汤巷胡掌柜斗茶的剧情,以汤色、水痕、茶味决胜负。
最后一局,处于下风的赵盼儿用茶匙加清水,像变魔术般在茶汤上幻变出一幅花月图,扭转了局势,在斗茶中胜出。赵盼儿的决胜之招,正是点茶的精粹——茶百戏。
茶百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由于茶汤显现纹理丰富自然灵动,同时,在同一茶汤可以变幻图案多次。
茶百戏的恢复与再现,也丰富了当代茶文化的内涵,对于研究点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来源新华社、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