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藏在木头里的中式美学

  • 行业动态
  • 2024-05-13
  • 榫卯,被称为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就能做出严丝合缝的结构。

    最近,上海爷叔王震华将凝结着古人智慧结晶的技艺再次带回人们的视野。

    他曾经用五年将近两万小时,苦心钻研,前后修改四版,以7108个零件,10万道工序,完美复刻出一座微缩81倍的天坛祈年殿,并赢得了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金奖。

    ▲微缩“祈年殿”

    成功复刻祈年殿后,王震华并未停下脚步,又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赵州桥的微缩模型,如今正向岳阳楼发起挑战。

    与此同时,在徒弟的帮助下,他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解读微缩营造技艺,讲述中国古建筑之美。他所制作的榫卯学习课程,在某音上已超过1638万人次播放。

    ▲“赵州桥”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很多木制器具的最重要的结构方式,是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传统木匠工艺。

    榫卯,又称为榫头,也叫笋头。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能巧妙扣合,甚至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它的起源甚至比汉字还要早。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就已经将榫卯应用于盖房建屋了。

    上世纪70年代,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现的干栏建筑遗迹中,发掘出了数千件木构件,凿卯带榫的构件至少有几十件。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榫卯。

    ▲河姆渡遗址榫卯木构件

    古人云:“榫卯万年牢”。精巧的榫卯结构能让木质建筑稳定性大为提高,特别是在防震方面,毫不逊色于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

    故宫中体量最大的太和殿,就是依托榫卯结构所建。层层出挑的榫卯结构,上承重檐庑殿顶,中接金扉金锁窗,下连汉白玉须弥座。自建成600多年来,经历过大大小小200多场地震,依旧屹立不倒。

    除此之外,还有山西的应县木塔。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整个建筑主体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不打胶,采用斗拱结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构件间全部为榫卯结构咬合而成。

    据统计,木塔共使用62种榫卯形式,54种形制不同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誉为“斗拱博物馆”。

    榫卯结构还被使用在益智类玩具中。传说春秋时期,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智商,用6根木条为儿子制作出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鲁班锁原始版。也被称为孔明锁、八卦锁。

    榫卯结构通过形态各异的构件,能够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

    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巧妙构成的框架在相互作用下浑然天成,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木材本身的美感。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