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古人端午这一天是如何过的?

  • 行业动态
  • 2024-06-11
  • 过端午节,大家第一个想起的大概就是吃粽子了。肉粽、蛋黄粽、蜜枣粽,说多了还能来场甜咸之争。

    可在古代,端午节的时候,古人们可并不单单只是吃粽子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们的端午节这一天都是怎么过的:

    晨起 挂花草

    农历五月五日的清晨,勤劳的古人开始充实的一天。他们会用红纸将艾草、菖蒲捆成一束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此时节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人体很容易生病,所以,端午节的各种活动,都以避邪、辟兵、禳毒、驱鬼魅为目的。

    明清的宝妈还会在这一天头簪艾花,给小孩子身贴艾虎,成为端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荆楚岁时记》汪文云:“令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沾艾叶以戴之。”

    早膳 食角黍

    这天最著名的节俗当属包粽子和吃粽子。粽子又称为角黍、筒、水团、白团等,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筒粽、锥粽、茭粽、秤槌粽、九子粽等。

    粽子馅荤素兼具,做法花样百出,充分体现了各地的地方特色。北方以甜味为主,南方则甜少咸多。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另一种则是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高潮 观竞渡

    吃完粽子,开始进入端午节的高潮时刻“龙舟竞渡”,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赛龙舟“。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不是纪念屈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此后,人们便划龙舟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午膳 吃五黄

    看完激烈的龙舟比赛,又到了吃货们喜爱的饭点。端午除了吃粽子,还少不了吃“五黄”。

    “五黄”主要是指:黄瓜、黄鱼、黄鳝、咸鸭蛋蛋黄和雄黄。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民间认为吃了这“五黄”,可以驱邪避病,健康长寿。

    因为雄黄是一味中药,用雄黄末与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黄酒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

    而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则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如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吃“五黄”在江浙一带比较流行。

    手工 系彩丝

    吃了午膳,古人会活动活动,做一些手工活。古人除了会制作戴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的香囊来佩戴,还会佩戴五彩丝,这是一种含有吉祥寓意的饰物,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

    五彩丝的颜色是有讲究的,是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分别代表阴阳五行学说上的木、金、火、水、土,并象征五色龙。民间有言,“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游戏 斗百草

    佩戴好香囊和五彩线,古人也会在端午这天郊游。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便会用斗草嬉戏。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曰,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文斗比的是花草种类和数量。比种类就要看谁采的花草种类多,新鲜别致,独一无二,别人都没有见过,谁就取胜。

    武斗则比的是谁的力气大,谁找的花草韧性好。一般是两人将草交叉成十字,分别往自己的方向拉,谁的草先断掉,谁就输了。

    睡前 喝雄黄

    斗完草后大家都各回各家,端午节的一天也逐渐接近尾声。临近睡前,讲究的古人还会临床小酌一杯雄黄酒。雄黄酒含有矿物质雄黄,能祛毒解痒。

    不过小孩子不宜饮酒,大人会在小孩子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上雄黄酒,同样有祛毒效果。

    看完了古人端午的一天,今天你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最后,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好运接“粽”而来!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