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以箔为墨,流光溢彩

  • 行业动态
  • 2024-07-22
  • 烧箔画,又称贴箔,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金属工艺中的瑰宝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箔是厚度仅在0.02毫米以下的金属薄片,通常以材质来命名分类,如金箔、铜箔(紫铜/金铜)、银箔等。烧箔画便是使用这些金属箔片作为主要材料。

    通过将金属箔片加热至高温后迅速冷却,使其附着在器物表面,形成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制成炫彩夺目的烧箔画。

    烧箔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人们用金属板和锡纸制作金、银箔以及器皿等,可以视作为现代烧箔技术的雏形。

    在唐代,人们通过金属加工技术,将金属薄片加工成箔状,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装饰领域,虽然尚并未形成完整的烧箔画艺术,但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来的烧箔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烧箔技术也愈发成熟,逐渐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并流传至今。

    烧箔并不是字面意思的“烧”,它不能直接使用明火,因为金属箔非常薄,明火会把箔直接烧成灰,一般是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反应,使金属箔产生原来本不具有的颜色。

    不同温度、时间与反应材料的变化都会导致烧箔颜色变化不同,从而得到随机的色彩和独特的金属肌理感,使每一幅烧箔画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这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工艺制法、绚烂的色彩以及丰富立体的表现力在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

    常用的烧箔技法是把硫磺浸于布中,将其覆于箔上用电熨斗加热,通过热处理的金属箔片变幻出绚丽的颜色和光泽,形成独特的纹理和立体感。

    根据不同金属的化学特性,各类箔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色变也不同。

    在众多金属箔中,银非常容易和元素起氧化反应,根据这一属性,可让银箔接触硫磺等材料加速变色反应,通过烙铁加热后生成各种斑斓的烧箔效果。

    同样在箔材料中,铜箔长时间接触空气,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氧化铜而导致变色。

    不过相比银箔来说反应速度较慢,为了加速其反应速度,可以用硫磺作为媒介,加热后会生成铜绿色。

    将硫磺布放置于铜箔上(铜箔下方垫衬纸/宣纸,防止烧箔过程中箔破裂)用加热的熨斗在箔纸与硫磺布上反复来回熨烫。

    根据画面的需要,控制时间与温度来烧制不同的颜色与花样。也可以是在贴好箔的画面上直接覆盖硫磺布来进行烧制。

    另外,除了用硫磺布熨烫铜箔方法之外也可以直接将铜箔置于平铝锅上进行烧烤,可烧出各种不同于硫磺布的彩色铜箔。

    将烧好的箔片按照预先勾画好的图案,用胶水贴在纸上或选择的其他器物上。最后,用工具将纸上多余的箔片扫去。一幅烁光流金的烧箔画就可以制作完成。

    现如今,无论是服饰、家居还是各类文创产品,均有烧箔烧箔工艺的出现。这项古老工艺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入大众视野,在复古与现代之间交织出的独特韵味。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