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牌,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古代的一种固体香水。
香牌源于道家,始于宋代,流行于明清时期,并在清代康熙年间成为宫廷造办、御制御赐的高雅、精贵之珍物,是我国传统的香文化之一。
明清时期的香牌最著名的有“斋戒”牌和“御赐养老”牌两种。
斋戒牌是古代行斋戒礼时所用的示警牌。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应斋戒,由太常寺进斋戒牌。
明代的斋戒牌多是木质,最好用沉香雕成。到了清代这材质更多,如玉制,金属制,珊瑚制等,和香牌就是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的。
“御赐养老”牌是皇帝命造办处精心制作赐予退休的臣子的一种荣誉勋章,是对其一生功劳的肯定。
嘉庆元年时逢丙辰,乾隆在皇极殿举办千叟宴,邀请了全国各地数千名老人,并按年龄不同向老人发放“御赐养老”牌。而和香牌的赐予还含有“告老还香”的祝福之意,其制作除了压模,还要进行雕刻修饰,打磨和抛光。
在中国古代,随身佩戴香牌、香囊、香珠,除了可以保健养生外,同时也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去拜访亲朋好友或做客时,都会佩戴一枚香牌,或是香囊、香珠,因为不能将身上的污浊之气带到别人家里,乃至被人闻到。
香牌的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将加入了粘粉的香粉过筛后,和香泥,将水少量多次倒入,反复揉捏,,和好后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醒香。
再在磨具内刷上一层薄薄的清油。填取适量的香泥,填入模具后用力按压。用牙签亲清理磨具周围挤压出来的多余的香泥然后脱模。
阴干窖藏之后,用牙签在香牌正上正下两个位置穿孔,以便后续穿上绳子和配饰。
香牌以天然香料和草本植物火为原料,经过精心研磨、混合、压制,最终成型为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香牌。
每一块香牌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香气。古人常佩戴在身上,一路走一路香。
放在现在,佩戴身上或挂在车上,不仅起到别致的装饰效果,其散发的香气还能镇定心神,放在枕边,其香韵有助于入眠。
手作香牌也是一种非遗文化的传承,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从选材到炮制,从揉泥到压模,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匠心。
它们不仅仅是香,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作赠礼送与家人或挚友也有着别样的心意。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来源新华社、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