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火树银花不夜天 夜空中的彩色画笔

  • 行业动态
  • 2024-10-08
  • 每逢佳节国诞,总是能听到绵延不断的烟花声,燃放烟花爆竹早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习俗之一,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气氛烘托者。

    1.jpg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汉族民间将烟花用于祭祀时以烟雾或爆炸声响达上天以祈福、驱邪的一种仪式。烟花作为喜庆用品,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清宫烟花统称为“花炮”,其实是“花”和“炮”两大类的合称。“花”是指“烟花”,“炮”是指“炮仗”“爆竹”。

    在古代,人们采用燃竹子、烧纸张等方法以求得响声,这就是最初的爆竹。

    2.jpg

    然而这些产品都存在着不少缺点,如易受潮、易破损、燃烧不充分等。后来古人又发明了火药,但起初的火药并不适宜用于制作爆竹。直至明末清初,使用硝石、硫磺和木炭为原料的人工配方才使爆竹的工艺有了新的飞跃。

    烟花的发明人李畋研制出的竹筒爆竹,是利用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爆炸声和火光来起到震散寒气、增强气氛的作用。

    3.jpg

    在唐太宗的时期,他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竹筒爆竹。这种爆竹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喜庆用品之一。

    烟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民间便有了燃放烟花的习俗。

    当时,人们将硫磺、木炭等易燃物混合在一起,点燃后用竹筒将其中的气体释放出来,以此产生爆炸声和美丽的火花。

    4.jpg

    这种简单的烟花被人们用于驱邪避邪、祈福求安等目的。到了宋代,烟花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组合和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的一种方式。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烟花通常在春节、元宵、中秋、国庆重要节庆期间燃放,在一些重要场合中,烟花也是必不可少的点燃气氛的元素。

    5.jpg

    千百年前,人们发明爆竹镇邪驱害,又逐渐制作出烟花,表达庆贺、传递喜乐,形成“年有烟花方尽兴,节无礼炮不成欢”的独特民俗。

    这几十年,生产黑火药、制作引线、装药等传统手工制作环节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让浏阳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基地和科研中心。

    今年中秋小长假,浏阳花炮便又冲上了热搜!据说浏阳烟花品种就已经超过5000个,而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也已累计举办16届,成为浏阳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许多大型场所的烟花秀中都能看到浏阳烟花的亮相。

    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就有一棵由烟花组成的“黄山迎客松”绽放在鸟巢上空,姿态奇特,造型逼真,枝杈伸出似在展臂欢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客人,传递出中国热情、开放、好客的文明风度。

    8.png

    这棵燃放的长300米、宽200米的3D立体“迎客松”,虽然只有十几秒钟,但是有将近1500发弹,每一发弹的时间节点跟高度都需要控制。

    9.png

    烟花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特殊场合,烟花都能以其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和热烈的氛围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悦,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来源新华社、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0755-82949326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