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草印花,是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一种古法印染技术。
在叶片上锤一锤,就能让草叶印到布上,让易枯萎的花叶,在布上以另一种生命的形态生长,永不枯萎。
捶草印花,是一种取之自然、美化服饰的草木印染方式。
明清时期没有化学染料,草是最廉价的,几乎没有成本。老百姓间便会用草叶在土布上榨汁渗印,自制花布来装饰。
这种手工制作的花布朴拙美观、不易褪色,一直被老百姓用来制作衣服、被面、盖布、围巾等。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捶草印花的名字便来自于制作的四个主要的环节和原料——“捶”、“印”、“草”、“花”,一个字就是一种工序。
“捶草印花”技艺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花样的摆放,捶打的力度,固色的时机都很难把握。
特别是捶打的力度技巧,用力过大会使颜色晕染开来,不容易固色;力度不够则染不上色。而这里面的精妙之处全在老艺人多年研磨和经验。
捶草印花的原料包括白棉布、芊棒棒草等特有的几种茎叶浆液丰富、具有染色功能、柔韧性好的植物。
把采摘的新鲜“芊棒棒草”夹在白棉布里,摆放出花型图案,铺展在平整的石头上,用木棒轻轻捶打出草的汁液,随着一下下的捶打,叶脉纹络就清晰地渗印在了白布上,形成白底绿花的图案。
染色方法可分为直接捶染和型版捶染。
直接捶染是捶草技艺传统工艺形式,即直接将花草摆放在布上,直接或压上玻璃纸捶打,印染的植物纹路清晰,形状巧妙。
型版捶染是将刻画图案的镂空玻璃纸压在布上固定,通过捶打装有植物花草的染袋,染色汁液渗透在模板镂空的地方而染色。
直接染色是染色完成后不使用助剂,通过自然晾晒,留下植物原有的色彩,这种方法完成的染色牢固性减弱,但视觉效果更丰富。
从大自然中选取各种自然生长花草植物作为染料,通过捶打将植物的自然形状、色彩等表现在织物上,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故事,一种情怀。
拓染真切地将草木之美呈现,一锤一印之间,锤出的是植物的灵,印出的是植物深层内核之美。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来源新华社、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