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应学会按国际标准“出牌”

  • 行业动态
  • 2005-08-05
  •     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采购时关注哪些因素?很多本土企业可能认为价格是关键。然而当它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全球采购商面前祭起价格大旗时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利。在昨天举行的“SGS国际认证首届中国服务月”启动仪式上,享誉全球的国际认证巨头——瑞士通用公正行集团(SGS)内地和香港首席营运官戚观成认为,这是因为最新实施的一些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准入门槛。多数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采购时,希望寻求的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关注价格的同时,还有更多的要求:管理、环境、质量等等。
        全球采购为深企提供新机遇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的主战场。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组织的采购网络正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加速向中国内地市场延伸,跨国公司在两个三角洲的采购活动日趋频繁,吸引了众多的深圳企业参与其中。
        戚观成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特别是两个三角洲的采购将进一步增强:还没设立采购中心的将设立采购中心,已设立的将加速其采购规模和效率。
        跨国采购国际认证吃香
        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采购时关注哪些因素?戚观成坦言:标准是跨国公司界定众多后备供应商的核心问题。由于这些跨国公司对中国内地各家供应商的情况不尽了解,常常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取得国际认证的供应商,尤其是那些经由国际性认证机构认证的供应商。
        根据国际上权威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SGS通标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在SGS的诸多合作伙伴中,佳能、ADIDAS、雅芳、AREVA、索尼、LG等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采购时,都将供应商是否取得国际认证及绿色产品认证作为他们的一项重要评分标准,很多时候甚至将其作为必须条件。如佳能、索尼、欧姆龙等全球大型采购商都曾先后对其供应商在产品和环境的绿色环保方面提出自己的要求,如不能在其规定的期限内取得ISO14001认证或不能满足欧盟提出的WEEE和RoHS指令要求,则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学会用国际认证提升自身形象
        面对这一场全球采购的盛宴,深圳企业如何抢占先机?戚观成认为,深圳企业应当尽早适应,并学会用国际认证提升自身形象。比如为了顺应欧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尽快熟悉ISO14001国际标准;针对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满足SA8000标准的条件等等。如果仍然固守一些陈旧观念,不愿意主动适应全球采购的市场规律,最终必将与全球采购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