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的“劳动节”
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农业劳动都是其生存的基础。因此,尽管没有劳动节,但有类似的日子。为了鼓励农民积极耕种,每年皇帝需要出宫“劳动”一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代的“劳动节”就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在以农为本的古代,这个日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开春,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仪式。 中国古代的“劳动节”,其本意更接近于字面意思,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二、“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大罢工。此次罢工虽遭到了警察的武力镇压,但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迫使资本家做出了让步,美国工人的这一大罢工取得了胜利,最终赢得八小时工作制。
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五一”大罢工,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将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三、中国的“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从欧美工人运动确立后,在十九世纪传入中国。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发起示威游行活动,要求改善工人待遇、缩短工时、改善工作条件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20年北京大学纪念劳动节大会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做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法定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在法定节假日制度演变过程中,劳动节假期曾经历三次重大调整:1999年国务院修订放假办法,将"五一"黄金周延长至7天;2007年为优化假日资源配置,假期缩短为3天;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规,通过调休机制自2020年起形成5天小长假模式,既保持传统节庆氛围,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