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我市首届钟表装配工和维修工技能竞赛复赛在成教学院举行,231人参加了复赛,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仅18岁。

据了解,深圳制造的钟表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四成以上市场份额,全市有钟表行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其中装配工和维修工有8万人。为发掘、培养钟表行业专业人才,深圳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和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钟表装配工和维修工技能竞赛。竞赛明确规定,在决赛中理论和实操成绩均合格者将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符合招调工政策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准下达招调工专项指标。
尽管有如此优厚的奖励,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考办主任蒋乐虹却说:“初赛由企业按照我们统一的标准自主进行,推荐人选参加复赛。报名参加初赛的有近千人,但到今天的复赛仅仅剩下231人,‘筛选率’达到70%。大赛反映出我市钟表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普遍偏差。我们在大赛前进行了一场考前培训,甚至有的参赛者在考前培训中发现自己‘水平太差,没有机会了’,于是主动弃权。”

她说,这次大赛一方面反映出我市钟表行业从业人员理论素质很低。一般的初级工、中级工可以通过短时间强化训练弥补理论素质低这个缺陷,但要培养高级的钟表业专业人才,没有一定的“底子”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市钟表行业人才匮乏。
据悉,我市已出台了“深圳市钟表装配工职业规范”,为我国首个相关职业规范,同时在招调工政策上对钟表行业专业人才也有所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