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实施的CEPA第三阶段,钟表业只要证明是香港自创的品牌,便可以豁免三成附加值限制。这个宽限,既可以令港制手表增加进口内地,又可以鼓励厂商开发更多自己的品牌、复可以吸引厂商回流本港,创造的新职位数以千计,可说是一举多得。
二○○四年一月一日CEPA第一阶段实施之后,钟表业可以零关税入口,但要符合三成附加值的规定。这一个限制,令本港钟表厂商对内地市场却步。经业界多番争取,终于成功令中央降低门坎。
第一阶段 望门兴叹
香港表厂商会会长、上市公司宜进利集团董事总经理梁榕对CEPA实施的感受较深。事实上,宜进利在CEPA第一阶段已开始受惠。他们利用CEPA允许符合若干准则的香港公司进入市场经营分销和零售业务,成立了一家持有时计分销及零售许可执照的合资企业,在内地建立了五百九十个销售点,明年三月还会将销售点增加至六百二十个,○七年更预期增加至七百二十个。
CEPA的实施,我们绝对受惠,即使CEPA第一阶段都有受惠,只是受惠不大,因为当时太麻烦,要提供很多的数据,即使有诚意或兴趣用CEPA1,都因为手续的问题而于冷却。
对于利用零关税进口,钟表厂商普遍都有望门兴叹之感。梁榕说,因为CEPA1规定要证实符合三成附加值,才可以零关税进口。「首先要提供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要核实,要经第三者,例如要执业会计师核实数,除了花时间之外,还花费金钱,令厂商成本增加,时间亦难以掌握。」他以宜进利为例,在CEPA1时,为了符合要求,聘用了对有关条例不熟悉的一名会计师来提供有关的数据。结果前后花了一万五千元,以及两星期时间来核实,结果该批进口货品所赚得的利润,全部付予该会计师,不但得不偿失,还要花大量时间做工夫。「因为这样令业界不敢用,CEPA1不成功。
自创品牌 内地钟爱
CEPA第三阶段,完全不需要提供这些数据。厂商只需要提供设计模样、证明在本港设有生产线、提供厂牌,以证明手表的设计、装配和测试是在香港进行,符合香港制造条件,便可以零关税进口。
梁榕表示,新规定之下,可以鼓励香港公司自创品牌。表厂商会曾经委托理工大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内地消费者甚钟爱香港品牌,更愿意付出高于本土生产产品三成的价格来购买。他说,早在三年前,香港表厂商会已经出版了一本有关品牌研究的书籍,希望鼓励业界研发自己的品牌,但当时业界对品牌的认识都不深,故此找来理工作研究,向业界证明香港品牌是有其认受性。他相信在CEPA3之下,对业界自创品牌更有鼓励性,毕竟自创品牌可以扩阔生意的领域,令边际利润的空间更大。
此外,过往受到百分之三十附加值的限制,本港很多高价手表没有办法进入内地市场,但CEPA3实施之后,如果符合条件,一些高增值和高价钱的表都可以利用CEPA3入内地。
降低门坎 一举多得
为了配合CEPA3的实施,梁榕说,很多行家都有意在香港增设生产线,利用香港的生产基地进入内地市场。以宜进利来说,由CEPA1开始已经增设生产线,现时更加将装配半自动化,由原来人手生产的转为半自动生产,希望藉此增加产量进入内地的市场。「回流后招聘更多人手,现时已聘请多了三十余人,目标是扩充至一百人。」如果一间厂可以增聘这样多人手,那么一百间厂用人量就非常可观了。假如像梁榕所言,估计厂商回流本港所增加的新职位数以千计。
至于利用CEPA的优惠所得的利润能否抵得上搬回香港所增加的成本,梁榕表示,现时该集团平均每月进口三万只表,以平均一千元的售价计算,可以节省三百多万元的税项。他透露,CEPA3实施之后,未来该集团目标是一个月五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