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钟表技能竞赛遭遇“冷场”

  • 行业动态
  • 2004-09-15
  •     记者日前从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获悉,不久前结束的“2004年深圳市钟表装配工和钟表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遭遇“冷场”,尽管有晋升职称和调户口的“诱惑”,但深圳8万名从事钟表维修人员只有不到千人报名参赛。原来,很多钟表企业为防止员工参赛获奖而被挖走或跳槽,封锁了竞赛消息,或阻止员工参赛。
        钟表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钟表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四成。据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调查预测,目前装配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和相关辅助设计人员等方面的技能人才缺口为4000人,在未来的5—10年,预计深圳还需要5000—10000名这样的技能人才。深圳从事钟表装配和维修的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理论知识太差,这让他们很难达到中高级技师水平,这使得钟表的附加值很难体现,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8月底,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了此次钟表技能维修竞赛。为鼓励广大钟表行业人员参赛,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特别规定,此次竞赛获得工种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者,若符合2004年度招调员工政策的,由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准下达招调员工专项指标,予以选招或调入深圳。不过记者却从大赛组委会获悉,深圳钟表企业对参加此次大赛的热情并不高。之前,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就把竞赛通知发到各企业,但最终,8万名从事钟表维修人员只有不到千人报名参赛,这和大赛组委会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协会一位负责人解释说,出现这种“冷场”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怕人才流失,“很多企业害怕自己的员工参赛获得好名次后被别的公司挖走,因而在接到竞赛通知后,不是将此消息封锁,就是以各种理由阻止员工参赛”。这位负责人表示,企业的这种做法对提高行业员工整体职业技能水平和深圳市钟表竞争力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