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靠标准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12月7至8日,市民中心多功能厅,2004年深圳市高新技术标准化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10余位国际国内标准化权威围绕“高新技术标准和企业竞争力”在论坛上坐而论道。
近年来,跨国公司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市场化,牢牢占据着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最高端,把握着市场的主动权。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房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目前的采标率仅42%,一项标准从制定到实施的周期为10年,但大部分国家标准已执行十多年而未经修订。多数企业执行的国际标准还是五六年前的,对于一些已经更新的国际标准根本不能跟进。房庆指出,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标准,中国制造只能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中国企业只能永远成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和组装厂。
深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这种战略眼光,市质监局和市科技局联合主办、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具体承办了本次论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电信联盟、美国信息产业组织等国内外机构,英特尔、微软、高通等跨国巨头,以及华为、中兴、海川等国内企业的10余位标准化权威分题发表演讲,来自全国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企业的500多名代表聆听了论坛。论坛被与会者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标准化手段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