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人们该保留一些传统

  • 行业动态
  • 2015-05-25
  • 作者: NEOS雷欧时  来源:   时间: 2015-5-25

    传统的流失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全国人民兴奋不已,北京更是闹腾的无处躲清静,还是在那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还没兴奋多久就到处清静,无处寻热闹。从那时候的大起大落之后,大家对于金融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普众如我一个尚未有多少阅历的人都开始关注金融,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房价开始疯涨,尤其是2010年左右。

    整个社会氛围即是如此,以及社会对婚恋观念的转变,让年轻一代人不得不奔波于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一线城市更是如此。而在此时,我来到了北京,一个充满悲凉、刺激、欢愉和人情世故的城市,第一次感觉到,人应该保留一些传统,因为经历了长期的北京生活,似乎和家乡留下了一道隔阂,很多习俗渐渐淡忘,老人大寿、进新房、娶新娘、过年、中秋……,那些传统习俗让我感到陌生,差点无法回到家乡的生活。这个时候,你不是北京人,却又游离于家乡之外,那种状态太真实的存在于自己身上。

    《舌尖上的中国》大家应该都有看过,很多人冲着美食去的,但更深层次的,源自传统的美食正在流失,急需我们的拯救,我们享受着老一辈人的手艺,却没能继承,传统手艺将在90后这一代人中渐渐流失。在大学时,很多人不会做饭,大学毕业后,朋友圈里多了些会做饭的,但都只是家常菜,传统地方特色美食已不再能见到。第二次,我深切的感知到,人该保留一些传统。

    源自传统的信仰

    有一次从北京到天津去,在城际快铁上和一位医院里负责医药系统后台维护的叔叔聊了起来,尽管我俩年纪上相差很大,却可以聊得很投缘。他说国人缺乏信仰,虽然这一点不是新话题,早有人提过,提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但信仰从何而来,当然是源自于传统和传承,而在读了《狼图腾》一书之后,我对于信仰的认知更加具体。曾经,我们调侃说国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除了真正有信仰的人。唯物主义和科学论让曾经的信仰都变为迷信,但必须承认的是,有信仰的人值得尊重,邪教除外。第三次,我感觉到,人该保留一些传统,不然何来信仰。

    值得尊重的工匠精神

    经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文章,《男人为什么要戴表》、《男人买表的几个理由》诸如此类,里面无非就是说文化、品位、面子,我不否认有这些因素,但更进一步,男人应该有一款机械表,是因为我们需要保留一些传统。机械制表如此迷人,是因为它的工匠精神很吸引人。在千禧年之前,工匠在各地还在流行,剪头发不用电推子依然剪得很有型,席子是匠人将mie(方言,很薄很长但不宽的竹片)一环一环嵌出来的,至今我依然记得木匠给小孩子做小玩意儿时那种专注和兴奋的眼神。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匠人,如今的木雕、石雕、玉雕、金雕大师等都依稀保留着手工技艺,那份没有通过学校,而是从师父手中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太迷人。

    当逐渐深入腕表行业,对于传统匠人和现代匠人的更加了解之后,机械表停留于表面的,所谓的品位和面子,确实不值一提。说句俗套的话,一位高级制表师要十年时间培养,大家都知道。耐不住性子,稳不住浮华世界的诱惑,你如何静得下心来只专注于干一件事,而且是一件很简单却又需要你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去做的事儿,比如打磨零部件。如果你有机会去表厂,你会体会到那份枯燥和他们的毅力。如今很多独立制表品牌大受推崇,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工匠精神和源自于传统,从师傅那儿继承下来的技艺。这些东西在这个信息化如此发达、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城市中,值得我们去珍藏和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