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可能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个西方文学,但其实说起来在中国过去早就已经有了同样的概念。
在中国文学中的星座叫法是星官,古人很早就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划分一组并定名,这样的恒星组合叫做星官,每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是不定的。
在这众多的星官中,最主要的就是三恒二十八宿,北极附近的三个区域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而在环黄道和天球赤道近旁一周分为四象,四象中又将每象细分成七个区域,即东西南北各七宿,合称二十八宿。
而古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星宿体系。印度的二十八宿(称作“月站”)中也是选定一颗亮星为代表,但是每个星宿的划分不以主星为标准,而是由二十七宿来等分黄道度数。至于到底是起源自中印哪个现在倒还是没有详细确凿的说法。
基本上,这种将恒星组成星座的方式在不同文明中都有一定的共通点。一直等到后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才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88个正式的星座。同时规定以1875年的春分点和赤道为基准。根据88个星座在天球上的不同位置和恒星出没的情况,又划成五大区域,即北天拱极星座(5个)、黄道十二星座(天球上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赤道带星座(10个)、南天星座(-30~-90°,42个)和北天星座(40~90°,19个)。
由此,黄道十二星座便成为了我们象征个体性格运势等代表的星座。将黄道分成12区,每个区为30度,这12个区就是我们说的星座范围。而黄道与赤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的交点正好是春分和秋分。
前面我们也有说到,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地球环绕太阳运动将一年划分成24个彼此相等的区间,每个区间为15度。二十四节气为环绕太阳一圈,十二星座同样也是环绕太阳一圈,那么两者正好就产生了重合。
以春分作为起点,即太阳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运行至春分点时开始排序,就会产生下面这样的时间关系:
白羊座:03月21日~04月20日 (即春分——谷雨)
金牛座:04月21日~05月21日 (即谷雨——小满)
双子座:05月22日~06月21日 (即小满——夏至)
巨蟹座:06月22日~07月22日 (即夏至——大暑)
狮子座:07月23日~08月23日 (即大暑——处暑)
处女座:08月24日~09月23日 (即处暑——秋分)
天秤座:09月24日~10月23日 (即秋分——霜降)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即霜降——小雪)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即小雪——冬至)
摩羯座:12月22日~01月19日 (即冬至——大寒)
水瓶座:01月20日~02月18日 (即大寒——雨水)
双鱼座:02月19日~03月20日 (即雨水——春分)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星座相比,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点的确定,而十二星座表征的是一个时间段。
如今现代星座所对应的出生日期一般是按阳历(公历)算的,也就是身份证上的日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有各种星座学的交流方式,因为在星座学中认为星座代表人的天生个性、意志力、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星座我们可以对一个人有基本的认识,也方便我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去应对不同星座可能出现的个人表现。
所以如果记不得哪个星座的具体时间段,可以联想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划分点。当以后了解到某人的生日时,就可以快速知道TA的星座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运营 × 时刻传播
素材、图片来源 ×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