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趣】惊艳唐宋,曾一度失传的装饰技艺

  • 行业动态
  • 2024-08-12
  • 截金,是一项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是有别于描金的一种装饰技艺。它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最初是给佛像镶金的一种工艺,曾被认为是佛教雕塑中最核心的加势庄严的技法。

    唐代时尤为盛行,且随着佛教而被传播至日本等国。

    不过,截金虽可以减少黄金在佛像上的使用,但技艺要求高,人工成本高。宋代之后,截金被更为经济的描金等工艺取代,并逐渐在中国失传。

    直至近年,在复原敦煌壁画时,这项工艺才被再次重现。

    ▲敦煌的工作人员复原了莫高窟172窟的截金工艺

    然而在日本,这项古老的技艺,作为佛教造像中的一个程序,被不间断的传承下来,且逐步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

    ▲藏于东京博物馆的平安时代(约宋代)普贤菩萨像

    截金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先将薄如蝉翼的金箔通过热压工艺,压成工艺需要的厚度,再用竹片切成细如发丝的金丝或其他形状,最后用动植物胶做的粘合剂按照纹样轨迹贴饰于造像、绘画、器物表面。

    完美截金工艺的呈现,需要极其耐心细致的手法。每一个小小的工序都承上启下,不能有半点含糊。

    金箔在实际使用中厚度极薄,所以第一步就是采用多层金箔热熔,来制作厚度足够的原材料,做直线需要六层,曲线需要五层,只有足够厚的金箔,才能支撑起它在画里的表现能力。

    贴金时,还需用毛笔,一支卷起金线,另外一支需要吸水性比较好,蘸着融化的胶水引导着金线一点点粘到器物上。

    ▲运用截金工艺的画作

    截金,这种过去装饰佛像和佛画的技法,随着时代发展,也逐渐在艺术及生活装饰等方向融合。

    如现代日本匠人山本茜,创造性地将截金与玻璃融合,通过特殊的工艺将截金图案封闭在玻璃里,使玻璃器物形成璀璨瑰丽的独特效果。


    运营 × 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

    素材整合自嘉定博物馆、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协会秘书处

    ☎  0755-82949326

    ✉  members @ewatch.cn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