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信息中心 来源: 深圳商报 时间: 2013/11/7 |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着重就城市发展与产业创新,以及如何吸引国际化人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嘉宾们普遍表示,深圳未来三十年要敢为天下先,快速实现产业转型,就要打造人才型城市,增加国际人才比例。副市长唐杰出席了论坛。 深圳已率先实现产业转型 唐杰表示,深圳的灵魂就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如果说前三十年深圳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建设了一个市场经济程度很高的城市,那未来三十年深圳敢为天下先要做的就是转型发展,走向全球的创新城市,而这个目标,政府正在快速实现当中。 他说:“过去三十年,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在深圳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像IT产业的高速增长,在深圳就有了中兴和华为。” 唐杰说,近几年大家一直关注的雾霾问题,其产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产业低端化。我们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生产了低端的产品。目前深圳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而到目前为止,深圳是全球超过两千亿GDP城市当中,人均碳排放最低的城市,也是水资源最节约的城市,也是有氧化学物排放最低的城市。 国际人才比例需提高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表示,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则需要打造人才型城市。 他进一步表示,吸引国际人才对打造人才型城市也非常重要。而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为现在人才流动还存在壁垒,比如说对如何吸引外籍留学生的问题,人才的绿卡、签证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放开。 |